回顾2014年下半年,各位老总、老板、专家开的最多的会议已不是从前的技术培训会、行业论坛和新品发布会,而是关于畜牧业电子商务的讨论会。今天猪场老板开,明天经销商开,后天卖兽药的也来开,你方唱罢我登场。各大专业网站论坛也纷纷开辟农牧电商专区,企业和个人微信平台也在不停的转发关于农牧电商的话题,大家都对电商这一“最熟悉的陌生人”充满了期待和不安。
电子商务从2000年开始在中国出现,如今已经渗透到每人生活的方方面面。而畜牧业由于自身行业的特点,一直以来大众都认为电子商务不是畜牧业的菜。
截至2012年底近60万个淘宝网店来自农村,并且《人民日报》也介绍过多地农民借助淘宝网销售牛羊、蜂蜜等成功案例。这些例子都在严肃的证明一件事情:畜牧业也能把握时代的节奏,抓住电子商务发展的机遇。
但这注定是一个“你是土豪也浮云的时代”,埋头猛砸钱就能无所不成的年代已经过去,不解决关键问题,农牧电商就是个遥不可及的传说。
在畜牧业迈进电商大门的过程中有三个高高的门槛:
1、物流问题要克服。
在电商领域里前十年竞争的便宜,后十年竞争的就是便利,而物流问题几乎成为电商之间最具有竞争力的问题之一,包括其成本和覆盖范围等问题。涉及到畜牧业,由于其从业者多居于偏僻乡村或城市远郊,物流配送成为畜牧业电商的重大挑战。特别是疫苗类等生物制品对储运条件要求比较高,冷链物流成了其必然的选择。但一般的生物制品企业还有没搭建自身冷链物流系统的能力,而传统的冷链物流也对其客户聚集的乡村远郊鞭长莫及。如今这短短的最后一公里成为该行业无法逾越的鸿沟。
解决之道在何方,除了问元芳,难道就只能等待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出现?!
2、需要全面型的人才
市场上懂畜牧业的人不在少数,懂电商的人也不在少数,但是既懂畜牧业又懂电商的跨界人才却为数不多。除了脏累苦土的畜牧人愿意留在本行业外,其他行业青年才俊又多少愿意到一线去了解公猪的配种、仔猪打针免疫呢?如何吸引跨界人才,如何留在跨界人才,如何用好跨界人才,是重中之重。
3、信任问题
畜牧业交易商品的质量需要较长一段时间后才能验证,如果不合格相对来说造成的损失也会比较大,特别是疫苗和兽药类的假冒伪劣产品甚至会使整个养殖场带来灭顶之灾。这需要一方面要在产品质量和稳定性上狠下功夫,另一方面需要在售后服务加大投入,客户的“好评”将成为你最有效的宣传广告。
从上面的三点要求来看也许当前畜牧业开展电子商务的条件并不是很成熟。但是有这样一种尴尬,就是若等到准备好了再去做,机会很可能也就失去了。
作为参与者也好,作为旁观者也罢,农牧电商的已是一个不得不去深思的问题。
1、拿了农牧电商的船票就一定上了农牧电商的船吗?
2、在淘宝,天猫开个店就算介入农牧电商吗?
3、在微信圈子发了几贴关于农牧电商的帖子就拥有了互联网思维?
4、快销产品的电商套路适合我们农牧行业吗?
5、学院派的老师和传统农牧营销专家能解决养殖户的痛点吗?
6、产品为王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客户为中心是整个互联网时代的主题,怎样面对任性的客户群体,秒杀还有那么大的有诱惑力吗?
7、怎样去中心化,移动互联网是否适合我们这个行业,微信圈卖饲料和兽药有人要吗?
8、服务对于刚刚兴起的农牧电商是否有必要,浅层的服务不计成本可以,但是深层的呢?
9、习惯于每人家门口打一口井的农牧行业圈内人士,大家不可以共同修个管道来解决喝水的问题吗?